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7章 中外有别,崇祯对待中外学者的态度

比如茅元仪进献了,他那本重新编纂的《武备志》。

曾经茅元仪也把《武备志》的初本,进献给天启过。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崇祯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当场表示这是堪比《纪效新书》的军事着作。

崇祯拿着原本,让司礼监经厂,现在改名叫印刷厂,火速印刷两百本。

用来后续的武举考试,和未来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使用教材。

这是崇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及到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是不是也预示着,崇祯军事上的改革也在提上日程。

崇祯问及茅元仪愿去哪里?

茅元仪毫不犹豫地回答,四镇督师孙督师处,惟愿做一幕僚耳。

崇祯笑笑点头答应。

不过却是在暗自腹诽。

此兄性格上果然有问题。

难怪在旧时空,只有孙承宗欣赏他,旁人都是想中伤他。

他最后落了个怀才不遇,喝酒喝死的下场。

朕已经对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丫的还是想投奔恩主。

到底是什么脑回路,真清奇啊。

王徵更是让崇祯欣喜,这是历史上更不出名,着墨甚少的机械天才,明代鲁班、马钧。

有了他在,崇祯完全可以,在造出金属机床母床之后。

开始研发实用型的蒸汽机。

崇祯立刻拍板,也没问王徵的意见。

“留在朕的身边。

王爱卿,朕哪里也不许你去。”

一段深情的告白,直接把王徵告懵了。

对于李之藻,崇祯做出了最正确的事情,把他和徐光启捆绑使用。

未来大明皇家科学院,正副院长的人选就有了。

至于那做老农打扮的徐宏祖,其实应该叫徐霞客,更如雷贯耳。

崇祯只用了一句话,就降服了他。

“老少年,朕为你配一支船队。

你可愿意去万里海外探险?”

还有那三个西洋传教士,崇祯的态度就矜持保守多了。

这些传教士愿意和大明交流,只是夹带的私货实在太多。

崇祯勉励一番,就让他们落座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古今通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